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越来越多,调查结果不容乐观,这也预示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,已逐渐被社会所关注,并成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。
全国政协委员陈杰说,“部分教师工作繁重,工作量大,学校之间、同事之间的竞争激烈;学生素质参差不齐,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过高;长期接触未成熟的青少年,与社会交往太少等,都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。”
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,学会自我调节是关键,下面将介绍给各位老师一个比较常用的心理疗法——合理情绪疗法。
“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,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。”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,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把这句话作为其心理治疗理论的起点。他强调人的认知在情绪和行为中的主宰作用,认为,人们往往不快乐,是因为被“绝对化倾向”、“过分概括化(即以偏概全)”、“糟糕至极”等不合理的认知束缚了心灵,导致了情绪困扰。要想从灰色的情绪中解脱出来,就必须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,用合理信念来取代不合理信念。而他的ABCDE操作模式来是解决情绪困扰的有力武器。
【案例】我们发现某位同事最近无精打采,情绪低落,寝食难安,面黄肌瘦,容易发火,对学生偶有体罚。(这是C,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)
我们问他原因,他说,妻子患了晚期胃癌,如果手术治疗肯定人财两空,可是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走过这么多年,怎么忍心见死不救?妻子要是撒手西去,我的家庭怎么办?我的孩子怎么办,我还怎么活得下去?(这是A,外界负性事件。)
言下之意:造成他情绪和行为异常的原因是“妻子患了不治之症”(A)。可是根据合理情绪疗法,事件A不能直接导致不良反应C,是人们对事件A的认知评价中的不合理信念B引起了情绪困扰C。上面这位教师要想摆脱困扰,应该怎么办?
显然,A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,很难改变;只能通过改造不合理信念B来改变情绪和行为C,就要通过D—把不合理信念B(绝对化倾向,把妻子患病感受为糟糕至极,天塌下来一样等)挖掘出来,进行自我劝导、自我辩解,用正确合理的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。将会出现结果E—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,理智地看待妻子患病这件事情,不良情绪和行为逐渐消退,心理恢复平衡。
【常见事例】运用“合理情绪疗法”,可以对教师中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进行调适。
如, 无论在问卷调查还是在行动研究中,发现,教师的不良情绪最多的是来自学生。
A(负性事件):班里有些学生不爱学习,不遵守纪律,总是拖欠作业,因此成绩总是不好。
C(情绪和行为反应):苦恼、生气、不平、焦虑、伤心、失眠、吃不下饭、对学生常恐吓、偶有体罚。
★学生应该学好功课,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;
★ 这么不听话,把我的话当耳边风,这是对我的挑衅和蔑视;
★ 班里的后进学生比别班的多,也更差,太不公平了,运气怎么这么差;
★ 自己辛辛苦苦工作,学生不配合,考试成绩拖后腿,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没本事,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考核成绩;
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学生付出了很多心血,但是成效不大,自己真是太没用了,简直一文不值……
D(自我劝导、自我辩论,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):
★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,按时完成作业,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,学生也有个别差异,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得一样好(克服绝对化倾向);
★ 学生不做作业可能是不懂,也可能是贪玩,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。要是因为没听懂,自己的教育也许存在问题;要是因为贪玩,爱玩是孩子的天性,要是他们也能像大人那样有自制力,就不成其为孩子了。
况且学生也是挺苦挺累的,他们承受的课业负担比我们那时重多了,他们的玩:屯び质翟谔,也是值得同情的。(设身处地,换位思考)
★ 公平是相对的,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绝对公平。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业的学生,有成绩落后的学生,并不是我班独有的现象。自己班的后进生比较多,但这不是领导故意造成的,要是把这些学生调到别的班里,对其它同事来说岂不也一样?(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)
★ 其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(比如说体育、劳动、乐于助人、有义气等),不能否定他们的一切,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他们(克服“以偏概全”);
★ 自己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做了大量工作,虽然效果不显著,也不是毫无效果,有几位不是有了明显进步吗?即使这项工作不能令人满意,自己也不是一文不值,有的方面曾经受过领导的表扬,自己还是很有价值的(自我效能感);
★ 即使真的一点效果也没有,但是尽到自己努力了,对得起学生和家长了,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对这几位学生的作业要求。(克服完美主义倾向)。
E(可能达到的效果):心理恢复平衡,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后进生的违纪行为和成绩不良,消除或缓解了焦虑、苦恼、愤怒、不平等诸多不良情绪,心情舒畅,饮食和睡眠情况明显改善,并与后进学生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。